說起三伏天我們可能都不會陌生,但是你知道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嗎?和思源醫(yī)療器械廠家一起來看一看吧:
三伏天時間:
從今天起,為期40天的加長三伏天開始了,各地即將進入桑拿模式。自古以來,三伏天像是二十四節(jié)氣的“編外人員”,標記著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。“三伏”指的是初伏,中伏和末伏。每年入伏時間不固定,按農歷計算,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進入三伏,頭伏為10天7月11日-7月20日,中伏20天7月21日-8月9日,末伏為10天8月10日-8月19日。
三伏天難熬,不僅是因為這是一年中溫度最高,濕度最大的日子,也是各種疾病容易扎堆的時候。夏季整天吹空調受寒,容易給身體留病根:百病從寒起,在中醫(yī)眼中,伏天雖熱,但如果不注意防寒,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,如新陳代謝緩慢,有汗排不出,身體畏寒,四肢冰冷,腹瀉胃疼等。還有一些病癥不會立即發(fā)作,但會潛伏體內,給秋冬留下病根。三伏天,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!
三伏天“熱養(yǎng)”有助于溫補陽氣,到了冬天就不容易受寒,患有腸胃炎,慢性腹瀉,鼻咽炎,肩周炎,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等疾病人群,可以中醫(yī)生的指導下熱敷,艾灸,預防疾病中冬天發(fā)作。所以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。
三伏天養(yǎng)生:
1.多喝熱茶,冷飲只能使口腔感到涼爽,由于血管受冷收縮,反而降低了身體的散熱速度。而喝熱茶或者熱水能促進汗腺分泌,更能解暑。需要注意的是,溫度不應超過60℃。
2.吃點熱食:俗話說,冬吃蘿卜夏吃姜,生姜有助于溫中散寒,此外,肉桂,茴香等溫熱性調味料,夏季可稍微多放一點。羊肉,牛肉等熱性的肉類,也可以溫陽散寒,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,氣血不足的人食用。有牙痛,上火,發(fā)燒等癥狀,或者體質偏熱的人應禁食。
3.洗熱水澡:夏季不要貪圖涼爽,洗冷水澡。熱水洗澡會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,有利于排熱。水溫一般控制在30℃左右為宜,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,幫助身體排汗降溫,使皮膚透氣。
4.熱水泡腳: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,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,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,增強新陳代謝。泡腳時適宜水溫為42℃~45℃為宜。
5.艾灸:中醫(yī)認為:三伏天艾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施灸時適量出汗,體內的署濕也隨之排出。灸完后喝一些溫熱的薄荷水,身體會感到很清爽。
6.適當出汗:夏天要“以汗制汗”,而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,提高人體調節(jié)體溫的功能,防止中暑。可以選擇慢跑,太極,健走,游泳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。建議早上或者傍晚運動,避免大汗淋漓傷氣血。
消暑納涼舒服過伏天:夏季如果覺得汗流浹背,食欲減退,試試專家推薦的解暑法,不用把空調開到最大,也能自然涼。
少量多次補水:夏季應多喝水,但注意不要一次補充大量水(大于500毫升),建議先喝一兩杯,隔半個小時再喝。水溫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涼。
吃苦開胃:進入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,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,如苦瓜,苦菊等。中醫(yī)認為,苦入心,能清心火,利于夏季養(yǎng)心。苦瓜性寒,體質較差,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。
別太貪涼:空調太冷容易引起多種不適,最好調到26℃左右,或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℃,讓空調風往上吹,避免直吹身體,重點護好頸,背,腹,腰,膝蓋等部位。大汗淋漓后,不要洗冷水澡。盡量少吃冷飲,如果一定要吃,最好在正午到下午3點之間。
晚睡早起:晚睡并不是熬夜,而是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。晚上11點半前入睡,早上6,7點起床比較好。中午也可以午睡半個小時,有利于氣血平衡,幫助補充體力。心靜自然涼:高溫酷熱天氣,人們容易出現心煩意亂,無精打采等現象。靜坐,讀書,聽音樂等有助于緩解煩躁心情。
經過思源醫(yī)療器械的介紹,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,以及三伏天養(yǎng)生。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你們可以度過清涼一夏!